屏東竹田德修禪寺「德修禪寺」原名「德修堂」,位於竹田鄉美崙村。它建立於民國元年,屬早期的齋教--[先天派萬全堂系],在日據時頗富盛名,是一個在家修行的地方,寺宇供奉觀世音菩薩。民國七十四年,堂裡住眾恭請傳孝法師前來住持。法師鑑於寺宇破舊不堪,遂於民國八十三年動土重建。現「德修禪寺」有地下一層圖書館約300坪,地上建築佔地約750坪,有大士殿120坪,以及慈恩佛教學院教室、辦公室、會客室、齋堂、醫務室等,樓上有學生宿舍、方丈室、電腦室、客房,三樓有禪堂、藏經樓等。 教育為培養人才的搖籃,僧才為安定社會的力量。傳孝法師秉承師志,為教興學,使正法能久住世間,廣度眾生而努力,在「德修禪寺」寺內創辦「慈恩佛教學院」,學員來自於亞洲各國,成為佛學研究之要地,也為台灣南部帶來了佛學與學佛的修行場所。 歷任住持簡介 德修堂第一任堂主陳生古,字生榮,生於一八六三年一月,清穆宗同治二年,當時為日據時代,生榮為端正世道人心,道之以德,激勵道行,彰顯佛法正果,勉世人做善事,修正身心,虔心學佛,每日素食敬仰佛祖,誠心誠意,拜念佛尊。乃捐助甲餘田地,於民國元年在現址,設立德修堂。最初設有彌勒菩薩,民國九年加設觀世音佛祖聖像。生榮於民國十一年十二月九日逝世。後由林安喜接任堂主。 林堂主生於一八八一年,自幼即喜從佛,且諳日語,於鳳山明善堂深究佛門儀軌,在德修堂肇建未久,即率信徒參與與募化工作。林堂主任期間,改築德修堂,堂景甚為莊嚴,過後更成為「南瀛佛教會」團體會員,並得日臨濟宗妙心寺大本山管長神月徹宗任命為宗務委員。民國二十九年,德修堂更得日昭和天皇?賜「萬歲金牌」,現今還完整保存。 民國四十年至六十年由其徒陳展華先生繼任第三任堂主。陳堂主皈依林堂主座下,並由恩師林堂主介引入由日臨濟宗妙心寺派於臺南縣白河庄仙草埔大仙巖(今大仙寺) 主辦的修習課程--「佛教講習會」。民國二十八年,入得臺北市臨濟護國禪寺布教監督高林玄寶禪師主導的「臨濟宗布教師養成講習會」修習科程 ,仝月即得到布教監督高林玄寶給予得度證書並頒發【臨濟宗妙心寺派戒牒】 僧名: 玄祥 。這對於當時一位臺民學僧來說,能得到日本明治天皇欽派的皇僧乾嶺玄寶 ( 即高林玄寶,玄寶一號乃天皇所賜 ) ,給予僧名,是莫大的榮耀 。展華即以玄祥之號與【日臨濟宗妙心寺派】 有著密切的互動,平日於堂內展開教習日語外,且以書法廣結善緣的弘法活動外,積極參與地方造橋鋪路等公益事業。臺灣光復後,堂內秩序漸減。陳堂主多耽於自宅中,暇時幫人繕寫文牘與書法。至民國六十年之際,即以年高,退辭堂主,全心寄情於書法訪友。 繼任者為洪彩英。時德修堂已漸荒圮,洪居士年事已高,無力重建,故在多次與管理人陳堂主參商下,於民國七十四年,交付傳孝法師,並皈依座下,賜皈依號「圓香」。 德修禪寺教育推廣中心 德修禪寺教育推廣中心成立於民國95年, 秉持【正法久住,續佛慧命】之教育理念,也?了回饋當地社區信眾護持道場之心,并配合政府終身教育政策,免費開設佛學、文化課程,讓大家在工作忙碌之餘,有個心靈進修的地方,學習成長。 除了課程進修外,本中心也推動各項福利服務,本著「家庭化、社區化」之服務原則,與慈恩協會聯合為弱勢居民設在籍小學生安親班。中心有資深老師輔導課業,并兼顧學生們的品德培養。此外,本中心也每年舉辦暑假生活營,讓學生們學習團體生活,建立自立能力,充分利用假期充實自己。 本中心希望大家透過教育和文化薰陶,提升自己人文素質,進而影響家庭、社區,為淨化社會,成就人間淨土獻一份力。
◎辛卯年(民國100年、2011年)活動花絮
【清明報恩法會】 【開基百年聖像開光、浴佛、梁皇大法會】(請點擊)
|
慈恩世界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All Right Reserved |
---|